
- 积分
- 923
- 银子
- 两
- 知行
- 百石
- 注册时间
- 2007-10-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翻译[Osprey]Samurai Heraldry
武士的纹章
作者Stephen Turnbull
翻译 高寒
译者序;
古代日本作为一个军事社会,产生出了自己独特的纹章文化。昔日武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姿更让人对他们所用的各种家纹,旗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因此产生了翻译自己手头所有的这篇文章,让大家能够一起分享的念头。本人勉力为之,行文粗陋,希望诸位能够不吝指正。
在本文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日史论坛和神话论坛诸位的大力支持,尤其要感谢源良满和藤原显子两位,每每及时地提出了更改意见并帮助做了大量的资料搜寻工作。可以说,若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这篇文章是没法完成的。在此请允许我再次向为在本文写作中提供了帮助的各位表达深深的谢意!
尽管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介绍家纹的文章,但是在中文文章中很少见到有对对日本的纹章文化所做的系统论述,对家纹及纹章道具的来源,应用,亦少有人提及。斯蒂芬-特恩布尔先生才气纵横,被喻为西方学者中研究日本历史的第一人,在本书中他将陪伴您探索神密的日本纹章文化。
简介 :(注:由于本书作者为西方人,故有时会使用"纹章"这个词,请多注意)
在世界上的各个年代和地区,人们都通过精心设计的纹章来在战场上辨认敌人或友方。这种行为从古代战士的盾牌上简单的图案发展成了豪华的连队旗帜,而最后又回到了画在坦克上的简单的师的标志。在所有的军事活动中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某种纹章的存在。
除了用来区分敌我之外,纹章的可辨识性还具有凸现个人在战场上的成就的作用,其发展就是将血统的元素引入纹章之中了,而一位勇士的后裔往往会被和他英武的祖先相联系起来。这也是纹章之所以被称为“历史的记录”的原因。
和欧洲的情况相类似的,纹章的所有特点都体现在了日本的军事历史之中。几个世纪以来,日本一直作为一个军事社会而存在,所以能够迅速的分辨出一支部队所属的阵营是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在这个崇尚个人勇武的时代,也极为需要能够彰显个人的形象的方式,这甚至在某些时候决定到了战役的成败。即使在盛行大规模作战的16世纪,人们也很看重武士个人的战力,一番枪或者讨取敌将首级一类的战功仍会和以前一样受到赞扬。
在这些荣耀的时刻,家纹及类似的标志会被用来证明武士的功绩。比如当攻城战时插在敌方城墙上面的武士的旗帜就可以证明谁是第一个登城的勇者。而在合战后的检视会(译者注:被称作首实检,用于让总大将检查首级,确定合战中所讨取的敌方身份)上,两面不同的家纹彰显了武士的功绩:一面被讨取者的家纹和其首级一起被献给主君以求得赏赐,另一面武士自己的家纹则让目击者据此证明其功绩的真实性。在这两种情况下,带家纹的旗帜或其他物品都被作为直接的证据。
纹章的使用除了为一支军队中的个人带来益处之外,旗帜和颜色的使用也是合战中所必需的元素。通过使用带有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旗帜亦被用来分辨和指挥各个部队。而大将所在地的标志,亦被称作“马标”的所在处也常被当作战场上的集结地点。
图:这套丰臣秀吉的盔甲上使用了葵纹作为装饰。而其胸甲上则有着红色的太阳图案 “日之丸”
图:早期家纹的使用可以与皇室相联系起来,在平家物语中提到“九星”纹于1160年的源平合战中出现在皇室的牛车上。而图中的武士们并无个人的标志。
图:在经过四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日本的家纹发展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体系,而不仅仅起到做为识别标志的作用。图中为有马丰氏的全套旗帜,他作为一名武将参与了大阪之战和岛原之乱——武士时代的最后战役,而之后两百年的日本都是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下的和平时期。图中展示的旗帜都是黑白两色的,而其旗杆是被用金色漆过的。(1)双面靠旗是有马的足轻,即低级步兵使用的(2)立体的太阳形状的指物是传令兵使用的(3)立体的新月形的指物为有马家的武士所使用.(4)有马家在普通场合下使用的小马标,精心制作的金色的三叶草(5) 在重要场合下有马家的部队使用的大马标,和(6)类似。(6)由他的侍从们和部队携带的指物。
家纹的使用
纹章在日本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家纹的使用了。其设计常为艺术化了的植物,神圣的物品或几何图形,偶尔也有来源于动物的(注:其代表图案为平氏的扬羽蝶)。虽然欧洲纹章的分块和条纹的设计可以更精确的表明个人的身份和血统,但是日本的家纹相对于欧洲的纹章系统来的容易分辨。日本的家纹颜色并不会太固定,有时是白底黑纹,有时是黑纹白底,一般都会被绘在旗帜上而出现于战场。
在欧洲与日本家纹相对应的是为了在战斗时容易识别而缝在士兵外衣上的徽章。然而在日本,家纹或其他的标志也许会出现在一个武士头盔的顶部,肩甲上方,或者纯粹作为盔甲中的装饰性元素而存在。
有一点必须要引起注意,即与欧洲骑士们会在盔甲外的罩衫上绘有自己的纹章的做法不同,日本武士不一定会在自己的无袖罩衫(即阵羽织)上绘有家纹。因为一般只有地位较高的武士才会身穿阵羽织,而在战场上他们却不一定会亲自投入战斗,所以他们的阵羽织并不需要特别的家纹图案在其上来起到分辨的作用。
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都会涉及到家纹,但是有一点极为重要,即家纹只是日本纹章文化的一部分。这在随后的章节就会体现出这一点,而且家纹不一定会出现在战旗上,因为往往单靠旗帜的颜色就可以起到足够的分辨作用了。自从十六世纪之后,无论是马标还是插在士兵们甲胄背后的靠旗都出现了堪比家纹的精心的绘制图案,这也为日本纹章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但无需置疑的,武士及其家族是通过纹章来让人记得他们的。尽管他们也许会在数百年中都在战斗中展示其它的标志或图案。
图:1菊纹是日本皇室的专用纹章2 足利家的五三桐纹 3 太田道灌 (1432-86)的桔梗纹,他是最早的战国大名之一 4 拥有梅钵家纹的筒井顺庆,在山崎会战时直到胜负已分的时候他才加入战场。5长宗我部七叶酢浆草纹属于长宗我部元亲(1539-99),其在于1585年被秀吉击败之前席卷了整个四国。6鹤丸的家纹,为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被杀死的諸角昌清(1558-84)所用。南部信直之子南部利直所用的与其有所不同。
日本的皇室标记
关于出现在日本的旗帜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在一本中文的编年史之中的,讲到中国派去的使者使用代表崇高权威的黄色旗子。而在记载中日本早期的统治者也会把金色的旗帜和宝剑授予被委任一方或出征讨伐叛乱的战士们。
日本皇室传统以来都使用菊纹,其设计即为著名的十六瓣菊花。不过其来源并不明了,有说法认为其设计可能来自太阳的形状而非花朵,如同花瓣的图案其实代表太阳的光线。无论如何,这种菊纹是为皇家所专有的标志。自1871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还专门发布了一道法令禁止使用任何类似帝室纹章的家纹,同时还确定了帝室纹章的各种规范:16瓣的菊纹只能为天皇所独有,纹章中间的小圆圈表示花蕊,即这是从正面看到的菊花。皇室的公主(即“内亲王”)可以使用十四瓣的菊纹,但是纹章中间的标志代表花萼,表明这是从底部看到的菊花。在十四世纪时因为试图夺回皇室权威而引发了“南北朝之乱”的后醍醐天皇在其被流放期间使用十七瓣的菊纹。
纹在日本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皇室和他们的朝廷,最早出现在在平安时代(AD710-784)描绘皇室的仪仗的画卷中就可以看到各种简单的标志出现在运送皇室成员的牛车上了。最常见的设计叫做“九星”,即一个圆盘为九个小圆所环绕。但是当时的纹饰并不具有军事上的意义。
图:八幡大神被源氏当作守护神。有“八幡太郎”之称的名将源义家使用绘有作为其象征的鸽子的帷帐。这幅图出现在描绘在后三年之战中的后三年合战绘卷。
图二:在足轻使用的木质盾牌(在日语中被称作楯)上绘有不同的家纹和黑色横条用于在战场上作为区分的标志。在12世纪的源平合战中家纹会出现在三处地方,即还有旗帜和帷帐上.由于图中的士兵属于武装僧侣(僧兵),所以他们的盾牌上出现了一些佛教经文。
图三:一名叫做千叶五郎的武将的旗帜上有着弯月和星的图案, 他希望在作战时能通过妙见大菩萨得到祖先的保佑。图四:佐佐木四郎高纲,著名的宇治川抢渡中的英雄,他的旗帜上面所书的是对神明的誓言。
早期的纹章
自从公元十世纪开始,日本那些占有土地的强力家族开始了对霸权的争夺,其后果就是天皇权力的丧失,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傀儡。
为这些领主效力的战士们被叫做武士。而两个强大的家族,平家和源家之间的长期争斗最终以平家的失败,源家建立了相当于政府机构的" 幕府" ,即日本第一个军事独裁的政权而告终.。
源平两家之间漫长的争斗伴随着对早期纹章使用的详细记录。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80-85的源平合战中都已经使用旗帜做标识物。这段时期使用的旗帜叫做旗印,即通常所说的幡,由挂在竿头的横梁上的条幅所组成。在合战中由步兵或精选出来的骑马武士携带进入战场。
有一点是没有什么太大争议的,即当时平家使用红色旗帜,而源家对应的使用白色的旗帜。在很多当时的文学作品及讲述当时重大战役的所谓的[军记物] ( 即战争小说) 中都有提到。根据记载,在1185年的"坛之浦"之战中,连海水都因为平家武士的血和他们红旗上脱落的染料而被染红了。
源平两家对家纹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平家使用黑色的蝴蝶家纹(扬羽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源家则选择了龙胆纹(见图A3—A4)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在12世纪的时候他们就使用这两种家纹了,不过所有随后出现的绘画或木版画中都显示出在源平合战中双方使用红旗或白旗。在屋岛合战(1184)发生的所在地保存有一面据说当年源氏在战场上使用过的白旗。这面旗是纯粹的白旗,上面没有任何的装饰。
那么源氏和平氏曾在战旗上使用过家纹吗 ?[本朝军器考]的作者新井白石发现在[平家物语]这本书中提到了源氏用白旗,平氏用红旗,而在随后的描述中提到了在他们的帷帐上使用了家纹的图案。这些使用大块布料制成的帷帐,或是说帐幕的布起到了把首领与他的亲信同部队分隔起来的作用。这种帷帐在武士生活中占有者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源朝赖在就任征夷大将军后把他的统治机构命名为幕府,即"在帐幕之后的政府"
虽然在16世纪的时候武将已经习惯于把自己的家纹绘于旗帜上,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在源平合战时平源两方在旗帜上使用了家纹。 在描绘后三年之战的军记物语的插画中,有“八幡太郎”之称的名将源义家使用绘有作为其象征的鸽子的帷帐。不过这也许只是绘卷作者想展现故事的传奇一面的艺术化处理。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些特定的团案会出现在用于某些场合的旗帜上,比如在源平合战的一个阶段中,来自日本不同地域的源氏的两个分支最终互相开战。在1184年源义经被派去镇压身在京都的,他狂躁的表兄弟源义仲(即木曾义仲)。义仲的军队在一年前打败平家进入了京都,但是其手下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平家物语]中提到,当京都的居民们发现一只打着白旗的军队时候,因为害怕又被义仲的军队洗劫而引起了恐慌。不过当他们发现这支军队"徽记并不相同",原来这是义经的军队的时候气氛就平静了下来。(平家物语)中还描写了一队平家的武士以身上带着"橡叶形的徽章"作为标记。以上的记录也许可以作为将标志运用在旗帜之上的佐证。根据记载,与源氏联合的儿玉氏使用了上面有着扇子图案的白旗。那么也许源氏或平氏也会在自己的旗帜上使用蝴蝶或是龙胆的家纹。
在当时另一种可能有纹章图案出现在上面的物件就是步兵在战场上用来蔽身的大型木盾了(楯)。黑色的横纹有时也同家纹一样会出现在这些盾牌上,而在红旗或白旗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条纹。它的作用可能是用来分辨军队中的不同分队,也有可能用来是显示家族中的不同的分支。
在源平合战中不仅家纹被使用在旗帜,帷帐和盾牌上,还有很多例子显示出旗帜上被用墨水写上宗教箴言或是个人的座右铭。其中包括佛教中的经文,赞美勇敢的诗词,而对神明的祈祷是战士们所最为热衷的。佐佐木四郎高纲在著名的宇佐川抢渡中据说就使用了一面以黑笔写了对神明的祈祷的白旗,上面还有日期和落款.
纹章与英雄人物
源平两家使用的蝴蝶和龙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其他家族所采用的。当一个纹章代表了名门或是某个知名的英雄的话,一个家族就可能采用这样的家纹来来彰显自己勇武的祖先,也可以显示出家族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像上文所提到过的,源义家就经常在帐幕上使用鸽子的图案。不过在实际中人们很难分辨出这些器物到底是属于一位知名的武士还是仅仅属于一个仰仗其先辈威名的人。(这样的例子在欧洲的纹章学中叫做“骗人的武器”)
图:蒙古袭来绘卷中,在武将前面的旗印上出现了两片羽毛(译者注; 即并之鹰羽)的图案.
这里还是以千叶家为例。[太平记]是一本描述14世纪的南北朝时代的物语,其中提到了千叶家使用的两种家纹:一种是以七个或九个代表星星的圆组成,另一种则是一个特别的星形和弯月的图案。这两个家纹都来源于千叶家历史上的特别事件:931年,一支千叶家的军队在战场上面临溃败时,北斗星在黑夜中闪闪发亮,于是千叶就向代表北斗的神明祈祷,神明呼应了他的祈祷,千叶的军队也因此得救了。不过他们是否在得救之后就使用了这种家纹则不得而知了。千叶常胤在源平合战中支持源頼朝,不过在文献中找不到千叶家所用家纹的描述。其相关的文字记录最早出现在14世纪中期,在1455年的时候也被提到过。
熊谷次郎直实(译者注:是他杀死了平敦盛,而敦盛死前留下了著名的“人生五十年”)是源平合战中的传奇英雄,他先侍奉平家,但随后暗中与源赖朝联络,当源赖朝在1180年于石桥山之战被打败之后,熊谷被派去追击他。虽然熊谷找到了源赖朝躲藏的树下,但是他并不准备出卖自己的新主人,于是他用弓去挥打树枝,赶出了两只鸽子。他的同伴看到鸽子从树中飞出来就放心的认为没有人会藏身其中了。这个故事带有一点辛辣的意味,因为鸽子被认为是八幡大菩萨的信使,不仅是源氏的守护神,更是日本人心中的战神。
知识介绍:八幡神的起源据说来自彦火火出见尊,一般被当作来源于应神天皇、比売神、神功皇后三神。有着镇守国家,去除灾厄,保佑生产,育儿,拥有各种各样的功德。作为日本的武神、战神来供奉,也是最早的神佛合体神,
后来熊谷次郎直实的旗帜上就绘有两只鸽子,上面还写着"八幡大明神" .另一种版本中的"八"字则是用两只鸽子的形状组成的,上面还有雪花的图案表示追逐逃跑中的源赖朝是发生在冬天的时候。在熊谷次郎直实的后半生中他也许就使用了这样的旗帜,包括一之谷合战。尽管在现存的文献中并没看到关于他在那时所使用的旗帜的描述。(奇怪的是,在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中,追逐源赖朝的主角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梶原景時)
纹章与蒙古入侵
在1219年北条氏(是为前北条,相对于北条早云所建立的后北条家)从源氏将军手中篡取了权力,在镰仓向全国发号施令。北条的家纹是三个三角形排列成鱼鳞的形状,即"北条鳞"。虽然这个图案是来源于鱼鳞的形状,但是北条家自己的传统解释认为其形状是来源于龙的鳞片。传说中12世纪的时候弁(才)天女神(代表爱情,知识,财富)曾于江之岛出现在北条時政的面前,当女神游入海中的时候北条时政注意到她有一条龙尾,并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些鳞片。
总的来说,十三世纪的日本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只是短暂地被皇室想要恢复自己的权利的斗争和蒙古的尝试性入侵短期的打断了和平。在这一段时期家纹也仍然被绘在旗印上。在1219年一名武士被提到在他的家纹上使用了槲寄生的图案。但是一直到[蒙古袭来绘卷]出现之前都没有什么可靠的图象资料留传下来,而这幅画是反映当时武士战争的最重要的文物.
这幅著名的画卷是在竹崎季长要求下所绘制的,这是为了让自己可以以此为依据为所参加的于1274年打败蒙古的战役请赏。这幅狭长的作品不仅显示出了当时武士们的装备与特点,上面也描绘了一些十三世纪末期的家纹。在[蒙古袭来绘卷]中可以发现当时的那些绘有纹章的旗子仍是由武士们手下骑马或步行的侍从所携带的。而且图中出现的所有旗帜都是挂在旗杆顶部的横梁之上的,即幡。
大多数的旗帜上面都绘有不同家纹的白旗,家纹被明确的和武士的身份联系起来,也证明了在1270年代就已经确立了通过家纹来辨别个人身份的体制。举例说,在[蒙古袭来绘卷]中一名年轻武将的前面就有足轻举着上面有一对羽毛图案的旗印。在另一处场景中一名足轻在箭雨中携带着竹崎自己的旗帜。这面旗帜有两种颜色,上面的三分之二是白色的,下面的三分之一则是深蓝色,其家纹则由三个空心菱形和一个“吉”字组成。下条家也出现在[蒙古袭来绘卷]中,发动了以小船对蒙古军的夜袭。他们的旗帜是白色的旗印上以菱形排列的四个空心菱形(类似尼子家的四目结)。(见下图)
武士的家纹
家纹的全称为家族纹章,也称家徽,本是封建家族的标志,西欧、日本莫不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各种家纹。日本的家纹有其独有特色:首先,家纹的底样多为圆形,而不是西欧式样的盾形;其次,与西欧家徽纹样偏重动物不同,日本的家徽纹样以植物占绝大多数;第三,日本的家纹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的图案,很少有结合不同家纹形式的复式家纹出现。
日本最早的家纹出现在贵族家族之中,后来为了便于在战争中区分敌我,逐渐被武士家族所吸收和采用。在源平合战的时候,势力划分相对单纯,因此家纹还没有成为必不可少之物,在野的源氏使用白旗,在朝的平氏使用赤旗,仅此而已。白色象征纯洁无垢,据说神灵将会附着其上,因此源赖朝就将白旗确定为本族嫡流的专用旗帜。
传说当源赖朝远征奥州藤原氏,路过下野国宇都宫的时候,同族的佐竹四郎隆义赶来会合。佐竹并非源氏嫡流,更一度站在平家阵营中,但四郎隆义竟然也僭越使用了白色御旗,这使赖朝大为光火。然而对方为了效忠而匆匆赶来,总不好严加申饬,于是赖朝反复考虑之后,就把上绘一轮明月的军扇赐给佐竹隆义,让他绘上军旗——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武士家纹的来源。
有了佐竹的例子在前,源氏一门就纷纷在白旗上绘以纹样,以与宗家的御旗相区别。最早从旗纹转化为家纹的就有佐竹氏的“五本骨扇和月丸”、武藏七党之儿玉氏的“团扇”等等。此外,还有部分幔幕纹也逐渐转化为武士的家纹——幔幕是指战斗和宿营时主将指挥所外张开的幕布——多为圆形,比如新田氏的“大中黑”、足利氏的“二引两”、三浦氏的“三引两”,等等。
到了镰仓幕府中期,家纹已在武士阶层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家纹和家门也并非纯然的一一对应,且不说全日本大大小小数千上万个武士家族,难免出现重纹的情况,分纹和赐纹的情况也不少见。分纹是指分家间各自使用不同的家纹,或者略为修改一下本家家纹以示区别,而赐纹是指把自己的家纹赏赐给有功之臣,允许其在一定场合下使用。
比如后来建立江户幕府的松平?德川一族,本家的家纹为“丸之三叶葵”,分家有在外面的“丸”也即圆圈上动手脚的,改为“菊轮之三叶葵”、“折敷之三叶葵”、“藤轮之内三叶葵”、“隅切的铁砲角之三叶葵”的,也有全面变形,改为“花葵”的。不过象西欧的骑士纹章那样,把盾形底切成多个等分,同时并列多个主家或血源来历的家纹,从而组成新的复式家纹,这种样式在日本从来也不曾有过。(此处部分引用了赤军原文)
14-15世纪的纹
虽然打败蒙古人的入侵可以说是武士历史上光荣的一页,但是却严重动摇了北条家族的统治根基(当时的北条作为幕府执政掌控实际权力,称作前北条,相对于北条早云开创的后北条)。在1331年后醍醐天皇掀起了反抗,试图推翻北条的统治,重建皇室在源平合战前的权威。但是他的努力最终流于失败,其结果就是造成了日本分裂成南朝和北朝,它们之间的争斗没有休止,这个时代也被叫做“南北朝时代”。
后醍醐天皇得到了很多著名武士的辅佐,新田义贞即为其中之一,他在1333年占领了镰仓。但是在日本历史上很少有人声望堪与后醍醐天皇的坚定支持者楠木正成相提并论。他的忠贞之心最后让他于1336年在凑川合战奋战而死。虽然他不想打这场仗,但是后醍醐驳回了他关于防御的建议,因此他决定以死相战。
楠木正成在凑川的陨落让他成为忠于皇室的典范,这也体现在了他的家纹上。无数的文献和绘卷中都赞扬了楠木正成的忠义,他的旗幡的白布上画着著名的“菊水”家纹。这面旗帜是由他所坚定追随的天皇所赐予的,代表着皇室的菊纹被象征正成的水波所托起。虽然这是变化了的形式的菊纹,但在日本历史上不是皇族成员的武士却使用菊纹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显示出了楠木正成所受到的尊重。在19世纪末皇权重生的明治时代楠木正成代表了忠诚不二的精神,甚至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国家象征。
在保存在寺庙中的和在同时代的绘画中出现的楠木正成的旗帜有几个不同的版本,除了“菊水”家纹以外,多数的版本上都包括这五个汉字“非,理,法,权,天”."非"指错误的原则与做法,"理"代表正义,"法"即法律,"权"是权威,高贵的意思,"天"便是天道,只有遵循天道者才能最后成功。
[ 本帖最后由 武田道义 于 2007-11-11 16:02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住日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