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659
- 银子
- 两
- 知行
- 百石
- 注册时间
- 2005-9-2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德川信康之死,严格来说,应说是德川信康与筑山殿之死向来都是人们研究信长性格的一个重要事件,亦是研究清须同盟发展的一个重要交叉点。就这个问题在此发表一下己见。
9 _' u8 A" I( p1 W, T9 n: h% s+ k8 H9 ?8 e' h7 n$ V( B7 a
以前一般的说法都称是信长在长筱之战后,看到信康的才华远高于信忠,担心自己儿子的未来,故藉自己的女儿、信康正室.五德来告密之机,迫家康把信康杀了,同时也把对自己充满敌意,内通武田胜赖的筑山殿都一并杀了,以除后患。 : Z" i9 w2 _% e) O( Q' r
9 m" e5 `: R* P
以上的说法到现在也有不少人相信,因为信长的形象已与魔王没什么分别,同时人们多年内受到各方面的渲染,早已认定信长是为了私利可以无所不作的。 - `1 }2 ~# U& e, a' n q
2 L: J0 W6 `1 p3 W7 ? X4 m- W但历史的真实又是否如此?这必须再重新考证一下。虽然有关信康之死一事在史料上的直接记载很少。《信长公记》没有提及(但《原本信长记》有提及…后述),《三河物语》也是站在德川方的角度去说,未必是完全可信,故在此可能找一些旁证来检讨一下。 # i5 z- X2 D. T- J* r8 k
+ y# m# p. a$ f( g: ], r; T% X首先简单的说明当时的背景,那时是天正七年(1579)夏秋之间的事,酒井忠次前往安土城晋见信长时,信长因早前收到五德的密告,便问忠次内容当真,忠次大多承认了,故信长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便不能轻忽了,叫家康令其(信康)切腹吧」(《三河物语》),而《原本信长记》、《安土日记》则提及「三州冈崎三郎殿(信康)意想不到的行为乱暴」 3 j! i; I3 E ^; @" @
# B0 ]6 {: i% H: V, r' i
所谓的乱暴行为是什么呢?冈崎市史中就提及一些事例,例如乱杀人,心情不好时强拉和尚为自己拉马等等,当然这些未必是真的,那么究竟信康在当时是在怎样的一个立场?信康既是德川家康之长子、又是织田信长之女婿,究竟为什么会被迫自杀?是信长的问题吗?就此来检讨一下。 9 L( G* R7 O3 e* B
" p( \% J6 d) V: ^) P7 R2 d- t
说信忠能力不及信康一说,这根本是无从求证的,在当时的信忠已是信长承认的继承人,也领有尾、浓两国,同时也是对应甲斐武田的总大将,自从初阵以来一直都评价甚高,也出战甚多,这方面,信康根本难以相比。同时信长在当时也没有任何的行动迫使家康杀自己的儿子,要是真的怕家康下不了手,理应叫家康送到安土、岐阜之类的地方处理了信康,又或者派兵到三河边境给予家康压力。但在史料上却完全看不到这些情况有发生。 ' T3 |9 z, A4 e# ]
2 F. B) _* M4 l; \3 ^
那么当时的史实又是如何?上面就提及信长方的史料提及信康的行为乱暴,但代表德川方的《三河物语》强调信康的优秀及酒井忠次的责任问题,但一如上述,单一史料并不能对照出整个事件的内实,而且也与信长公记等信长方史料内容矛盾,故必须再找出一些旁侧史料去推论。
% y9 z3 }! F1 w- a7 i, y
, X: C) d6 w, E! B8 L3 ~' E$ b* `& ?8 c必先找出是谁想处罚信康,在记载松平氏发迹的史料《松平记》中有提及「让其(信康)自杀之事,在天正七年八月朔日向信长报告了。若信长也因此而震怒的话,则任由他的意思来决定了」另外在《信光明寺文书》收录的家康写与信长侧近堀秀政的书信中就提及「此次派左卫门督(忠次)(向信长)报告之事,得到信长的恳切响应,实不胜感谢,而有关三郎不自重之事,已在去(八月)四日把他赶出冈崎城了。」这两个史料中,看到处罚信康并执行的,是家康方面,信长只是被寻求同意而已。这也不出奇,因为信长乃站在信康的岳父,同时亦是家康的同盟者的立场下,绝对是有权利被通知的。那么,八月四日后,家康与信康的行动是如何?这就从《家忠日记》中可得知一二「五日、家康弓、铁炮队先到冈崎,再到西尾。九日命信康及他的小姓众到远江堀江。十日,命令各国众签署誓书,明言不可跟信康接触、通信」这段史料便发现家康一步步把信康孤立并软禁。 * E+ Z3 }5 c) ^2 \
) ~+ X. h, W4 Q- i2 i那么,为什么家康要处罚信康?或者说为什么两父子的关系会闹成这样?一说是信康的性格,《松平甚助(亲员)由绪书》中就曾提及「信康公因为年幼之故,就算闻得谏言,亦不多听从」。另外,在天正四年,酒井忠次、平岩亲吉等因为信康当时沈迷上在当时冈崎所流行的舞蹈,故写信给家康报告自己的担心(《大三川志》)。这是比较能反证三河物语中,信康优秀说的说法。而在信康母子被迫自杀的天正七年的前一年,即天正六年九月,从冈崎回到滨松的家康便命酒井忠次下令三河的家臣众「不可到冈崎出勤」,松平家忠也从石川数正及平岩亲吉中得知三河家臣要「留在各自居地」 ,于是家忠就急忙吧身在冈崎的妻女接到滨松(《家忠日记》)。 , \; @$ `" v3 c( R) s
; f4 f7 G! ]" l
另外一说是筑山殿的关系,筑山殿是今川义元之侄,义元及今川家衰落的同时,家康却与自己一族的仇人.织田信长结盟,这或许就当中的动机,也是筑山殿被指内通武田胜赖的一个可能因素。当然在目前并没有史料证明两者有内通行动,但是自从五德嫁入冈崎后,到信康被处罚而死前,夫妻关系并不好「天正五年之时,冈崎三郎与夫人不和」(《家忠日记》)。
& s+ u8 |5 ]; B/ P( c6 Y" D9 D
2 O: g$ R9 _3 K0 E这是不是筑山殿的离间而引起,甚至是筑山诱导信康内通武田一事,在史料上无法确定。不过,冈崎内部有内通武田家的事件却是真有其事。天正三年发生的大贺弥四郎事件以及水野信元事件便是一例,当时大贺连同一些中下级家臣因为被揭发内通武田而被服部正成捕捉,其后被杀。而水野信元因为被怀疑与武田胜赖内通,而被平岩亲吉及石川数正于冈崎大树寺诱杀。
8 `! Y& y; s, {) e- i5 g: U7 T8 l' q
这件事件揭露当时德川家内并不是一致向着织田家,当中筑山殿所扮演的角色如何,虽不明确但却是嫌疑不浅。四年后的信康事件发生时,除了信康及筑山之外,还有一些冈崎的家臣一同受连坐而死,如负责担任信康师傅的小河城主石川春重父子被命自杀,家老格的松平康忠、天野贞久被软禁,鸟居重正被送到奥平家看管,榊原清政被解除主从关系,成为浪人,连同一直担任德川家与织田家联络人、同时身为辅助信康的石川数正也受到牵连,以后对织田家的联络一职改由酒井忠次负责(这当然也与长筱之战的献策很有关系)。
4 s$ |% {6 d: Y! O* q. B
2 L& Z3 w1 p7 g6 \% t这一次事件中,除了信康母子被杀外,连同冈崎的家臣都一并被处罚,可见这件事件乃牵涉到德川家内讧、矛盾的大事件。至于矛盾的根源,一来可能是家康亲信长的政策,经常上京助战,令三河本土吃不消,同时筑山殿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时三河家臣需要借钱度日的并不少,在《家忠日记》中也有提及。如果是信长强迫家康杀信康的话,既无史实证明,也看来并不合理。若为信康为中心的三河家臣团真的有意内通武田的话,这对身处远江的家康来说,是十分震惊的,也不得不及早处理,就如武田家遇上武田义信事件时,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一旦变成一股反动力量时,也不得不处决。同样地即使当时家康只有信康及秀康两儿子,但若果有反意的家臣想利用拥立信康来推倒自己的话,亦不能不忍痛处理。 ' X; f8 n9 \* Y" `- W! V4 y
' q" c' |. }- O. t/ C- E( z; M至于此事件与信长的关系,与其说是他迫家康下手的话,倒不如是家康找信长壮胆更贴近事实吧?以信长的性格,即使是自己的女婿,若果见到家康也下定决心的话,为了自己灭亡武田的大计,也会同意家康的决定吧?
" q( n# C& j- {8 g5 @8 G8 E- k( J$ I
后世一直引用家康在小田原之战前嘲讽酒井忠次的事,以及在关原决战前指出,「若信康还在,今日自己就不用还在作战了」之类的说法,可是在庆长十七年(1612),家康写给媳妇阿江(秀忠正室.崇源院)的书信中就重提到信康的事件(《德川家康文书研究》): 1 r/ n8 a! b& B' ?
8 W5 U+ w; e8 D3 _/ _* I
「我曾想,要是三郎(信康)能健康的成长就好了,但我却没有发现自己令他喘不过气,便就这样让他长大了。到了他成年后,即使千言万语的教导他也好,因为他自小已自由放任之故,终于不敬双亲,轻忽行事。凡事推搪窒责,诸多借口,最终陷入父子相争的局面。就算我如何教他,亦充耳不闻。反而憎恨父亲,就连身为父亲的我亦因此认为他(信康)性格生来便是顽劣的。」 `* q, |9 c1 j* k% N8 X0 g Z# e
2 h( ?, ?5 H, O* R
以上来看,家康的内心真言是后悔自己没有好好教好信康,令他走上不归路。这样的究2实,后来因为「神君神话」而令整件事件完全被歪曲,更错误地变成信长的计划…故必须还历史现实的。最近的新修冈崎市史已把整件事件澄清查证,虽仍未知道信康母子与武田之间是否确实有内通,但已肯定整件事乃德川家内部的派阀斗争。! \5 @# w2 q7 R, ] r. _
" C" q2 w1 B+ [& u) v
: T$ }3 A% x8 Y$ H% ~, b9 D/ h5 W# H( ^1 |
. h& j: ^: T' _
本文为旭日国度论坛伊达宗长殿之文 |
|